查看: 8935|回复: 2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以诗闻名中外的寺庙苏州寒山寺 [复制链接]

Rank: 2

最后登录
2008-11-2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1-13
精华
0
主题
6
帖子
128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08-11-15 10:14:00 |只看该作者 |正序浏览

   [转帖]以一首诗而闻名中外的寺庙,要数苏州寒山寺。唐朝诗人张继写一 首《枫桥夜泊》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 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很多到苏州游览的人,都把寒山寺列入日程, 以便亲自体验一下诗中的意境。寒山寺在苏州城西5公里外的枫桥镇,始 建于梁,原名“妙利普明塔院”。据传,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在寺内住持, 故名寒山寺。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(一说是7次),最后 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。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。寺内 古迹甚多,有张继《枫桥夜泊》诗的石刻碑文,寒山、拾得的石刻像, 文徵明、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。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钟,据说原来那 口钟已流落到日本,但不知下落,现在的钟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铸的。 很多日本人士对寒山寺很熟悉,能背诵《枫桥夜泊》诗。寒山寺每年都 要接待成千上万的日本旅游者。其中许多日本游客专门到寒山寺去度过 除夕之夜,聆听寒山寺的钟声,他们认为,在辞旧迎新之际,听到寒山 寺的钟声,能消灾祸。听完钟声,再吃碗面条,新的一年就万事如意了。 当然,他们更希望能到钟楼上新自撞一下钟,因为这样就更能够得到上 苍的保佑。
旅游服务
    苏州的交通十分方便,京沪铁路穿城而过,东距上海仅86公里。每 天在苏州站停靠的快车和客车在40列以上。公路有长途汽车通上海、无 锡、南京、南通等地。水路可坐船顺大运河去杭州。从苏州沿运河坐游 船去无锡,是很受外国旅游者欢迎“古运河旅游”项目。如在苏州有两 三天时间,还可以游览郊区的天平山、灵岩山、邓尉山等。苏州远郊太 湖上的洞庭东山、洞庭西山,距苏州30余公里,亦有不少句胜可供游览。 如从上海前往可作一日游。市内去各游览点,都有公共汽车可乘。 在 苏州住宿可至火车站附近的苏州旅社服务站联系。在石路有石路旅社服 务站。在观前街有观前旅社服务站。在观前街有观前旅社服务站。宾馆 有苏州饭店,南林饭店,姑苏饭店,乐乡饭店,竹辉饭店,苏苑饭店, 南园宾馆。中低档旅店很多,旅游较方便。工艺美术有苏绣,丝绸锦锻, 苏扇,玉雕,红木雕刻,民族乐器等。苏州糖果、糕点,中外闻名。 苏州的菜肴有原汗原味,浓而不腻,清香而略带甜味的特点。传统 名菜有松鼠桂鱼、苏州酱鸭、苏州樱桃肉等。餐馆有松鹤楼,新聚丰, 苏州菜馆,义昌福菜馆,绿杨馄饨店。

以诗闻名中外的寺庙苏州寒山寺


姑苏城外 远风吹灭了沾霜的渔火 涛声依旧 海浪载走了千年的客船

Rank: 3Rank: 3

最后登录
2010-4-3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8-19
精华
0
主题
4
帖子
413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21#
发表于 2008-11-15 18:17:00 |只看该作者

支持!

Rank: 4

最后登录
2016-12-23
在线时间
54 小时
注册时间
2005-6-18
精华
0
主题
3
帖子
1446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20#
发表于 2008-11-15 15:07:00 |只看该作者
寒山寺??今天一见果然雄伟.壮观..

Rank: 4

最后登录
2009-9-18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0-29
精华
1
主题
55
帖子
932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19#
发表于 2008-11-15 12:00:00 |只看该作者
想去哦。
摄影的世界 时光的轮回

Rank: 3Rank: 3

最后登录
2011-8-30
在线时间
4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0-24
精华
0
主题
16
帖子
613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18#
发表于 2008-11-15 10:41:00 |只看该作者

欣赏了.,学习了.

Rank: 2

最后登录
2008-11-2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1-13
精华
0
主题
6
帖子
128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17#
发表于 2008-11-15 10:33:00 |只看该作者
以诗闻名中外的寺庙苏州寒山寺
姑苏城外 远风吹灭了沾霜的渔火 涛声依旧 海浪载走了千年的客船

Rank: 2

最后登录
2008-11-2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1-13
精华
0
主题
6
帖子
128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16#
发表于 2008-11-15 10:32:00 |只看该作者
以诗闻名中外的寺庙苏州寒山寺
姑苏城外 远风吹灭了沾霜的渔火 涛声依旧 海浪载走了千年的客船

Rank: 2

最后登录
2008-11-2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1-13
精华
0
主题
6
帖子
128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15#
发表于 2008-11-15 10:24:00 |只看该作者

清道光九年(公元1829年),关楼重修。次年,巡抚陶渤将其改建为文昌阁,以昌文运。现在铁铃关上的楼阁是1987年重建的,但下部基台仍是明清故物。当年与枫桥敌楼同时建造的还有葑门敌楼和木渎敌楼,葑门敌楼早己废毁,木渎楼的残基也于五十年代拆除。因此,铁铃关就成为苏州惟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。

  铁铃关与枫桥相连,桥蕴姑苏水乡之秀,楼显古道关隘之雄,刚柔兼济,堪称江南绝景。清人吴照《寒山寺题壁》诗云:

             漠漠云低水国天,吴江风景剧可怜。

             铁铃关外烟如画,人立枫桥数客船。

  江村桥在寒山寺前,与枫桥南北相对,同卧枫江。河对岸就是昔日有名的西塘,旧有法华庵、听钟桥、渔隐小圃等胜迹,曾是文人诗酒留连的地方。
  现存花岗石单孔石桥系清康熙四十五年(公元1706年)重建,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重修。桥长三十八点七米,宽三米,跨度七点四米。置身桥上,寒山寺的殿堂楼阁、泉石花木历历在目;漫步对岸,透过桥洞可见寺院照墙,古桥宝刹,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。

姑苏城外 远风吹灭了沾霜的渔火 涛声依旧 海浪载走了千年的客船

Rank: 2

最后登录
2008-11-2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1-13
精华
0
主题
6
帖子
128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14#
发表于 2008-11-15 10:23:00 |只看该作者

 枫桥古镇位于大运河(此段今称上塘河)、古驿道与枫江的交汇处,沿河湾形成两条市街——枫桥大街和寒山寺弄,随河成市,因水成街,依寺成镇,具有独特的水乡风韵。 市镇的形成和兴盛得益于古驿道和大运河。途经枫桥的古道东连阊门,西通望亭、无锡,汉唐以来就是苏州连接内地的交通干道。隋炀帝大业六年(公元610年),江南运河疏浚开通,从杭州扬帆直上,经苏州,渡长江,可直抵中原,形成了以古都洛阳为中心、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水系,直接促进了沿河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。枫桥地处水陆孔道,成为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。南宋诗人范成大《枫桥》诗:

              朱门白壁枕湾流,桃李无言满屋头。

              墙上浮图路旁堠,送人南北管离愁。

  行旅休憩,商贾聚集,使这里的市井日益繁殷。宋元之际,释英《重到枫桥》有”晚泊枫桥市,冥搜忆旧游“之句,此时的枫桥已经以市肆闻名遐迩。

  明人郑若曾在《枫桥险要说》中记载:“自阊门至枫桥将十里,南北二岸民居栉比,而南岸尤盛。凡四方难得之货,靡所不有过者,烂然夺目。枫桥尤为商舶渊数,上江、江北菽、粟、棉花大贸易咸聚焉。南北往来之客,停挠解维,俱在于此。”他又在《阊西筑城论》中说:”“阊至枫桥数里间;商民居积所萃,视他省一雄郡矣。”唐伯虎也有诗云:“金阊门外枫桥路,万家月色迷烟雾”。当时,金阊枫桥的繁华已不亚于姑苏城内,以致有人提议要在阊胥迤西一带扩建城池。

  及至清代,以枫桥为中心,形成了**最大的米豆集散地,其繁盛甚至超过了当时的“天下四镇” 河南朱仙,江西景德,广东佛山,湖北汉口。枫桥一带的名人第宅、园圃亭林比户而起,如殷裴仲的松鹤堂,戈载、戈宙襄的广居,惠磐卿的冷香别馆,段玉裁寄居的一枝园,顾广折的思适斋等,其中袁廷祷的渔隐小圃尤擅楼台泉石之胜。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,太平天国军队进逼苏城,清军一炬,使十里官塘化为一片焦土。从此,枫桥由金阊沿河的商业中心衰落为郊外乡间小镇。

  八十年代以来,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,对古镇进行了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,镇东入口处建造了古色古香的枫桥史迹史料陈列馆(现称枫桥苑)、寒山别院,以及游船码头和停车场,整洁的石板街道两旁,店铺林立,各色工艺品争艳斗妍,中外游客熙熙攘攘。寒山寺弄口的枫桥书场,高朋满座,一曲曲弹词开篇,伴随着叮叮咯咯的弦索之声,使整个古镇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。

  枫桥,在寒山寺北,距山门不过百步之遥,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。枫江,又称枫桥塘、枫里星河,南接胥江、越来溪,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。南宋范成大《吴郡志》曰“枫桥,在阊门外九里道傍,自古有名,南北客经由,末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。”唐代诗人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。张祜的《枫桥》(一作杜牧《怀吴中冯秀才》)也是广为传诵的佳作,诗云:

                 长洲苑外草萧萧,却忆重游岁月遥。

                 惟有别时因不忘,暮烟疏雨过枫桥。

 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,当年投笔从戎,西赴巴蜀,途径苏州,深感任重道远,写下了思虑深沉的《宿枫桥》,诗云:

                 七年不到枫桥寺,客枕依然半夜钟。

                 风月末须轻感慨,巴山此去尚千重。

  历代文人雅士的吟咏之作不胜枚举,明人高启在《泊枫桥》中发出这样的感叹:

                 画桥三百映江城,诗里枫桥独有名。

                 几度经过忆张继,乌啼月落又钟声。

姑苏城外 远风吹灭了沾霜的渔火 涛声依旧 海浪载走了千年的客船

Rank: 2

最后登录
2008-11-20
在线时间
0 小时
注册时间
2008-11-13
精华
0
主题
6
帖子
128

个人文集  个人精华

13#
发表于 2008-11-15 10:23:00 |只看该作者

 枫桥,旧又作封桥。北宋朱长文在《吴郡图经续记》中指出:

  普明禅院,在吴县西十里枫桥。枫桥之名远矣,杜牧诗尝及之,张继有《晚泊》一绝。孙承祐尝于此建塔。近长老僧庆来住持,凡四五十年,修饰完备,面山临水,可以游息。旧或误为封桥,今丞相士郇公顷居吴门,亲笔张继一绝于石,而“枫”字遂正。

  文中提到的“今丞相王郇公”,就是宋仁宗时大学士王硅,曾书写《枫桥夜泊》诗碑,立石寺中。王硅和朱长文都认为桥名当作“枫桥”。但是,明初卢熊在《苏州府志》中则有不同的见解:

  枫桥,去阊门七里。《豹隐纪谈》云旧作封桥。王郇公居吴时,书张继诗,刻石作“枫”宇,相承至今。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,背有“封桥常住”四字朱印。知府吴潜至寺,赋诗云“借问封桥桥畔人”,笔史言之,潜不肯改,信有据也。翁逢龙亦有诗,且云寺有藏经,题“至和三年曹文迺所写,施封桥寺”。作“枫”者非。熊尝见佛书,曹氏所写,益可信云。 


  其实,在苏州古地名中,歧文异字是常见的现象。据《吴郡图经续记》、《吴郡志》载,“阊门"又作阊昌门”,“匠门”又作“将门”,“葑门”又“封门”,都是信手拈来的实例。“枫桥”与“封桥’,大概也只是正称和俗称之别。 


   枫桥是苏州有名的古迹,始建年代不详。当年张继夜泊时所见的唐代古桥早已不存,现在的这座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(公元1867年)重建的。桥长三十九点六米,宽五点二七米,跨度十米,东堍与铁铃关相连。游人可乘坐画肪,穿行桥洞,在水上饱览古桥、古关、古镇、古刹的清幽景色,领略《枫桥夜泊》的意境。

  铁铃关,又称枫桥敌楼,明嘉靖三十六年(公元1557年)巡抚御史尚维持为抵御倭寇而建。据方志记载,嘉靖三十三年(公元1554年),倭寇烧阊阎门枫桥一带,“焚掠殆遍”,“积蓄纤悉无遗”。一年后,倭寇又自浒墅关窜犯枫桥。经苏州军民英勇奋战,终于全歼寇贼。明人郑若曾在《枫桥险要说》中记载:“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,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。倭寇垂涎,往事可鉴。枫桥北近射读、长荡,南通齾塘、太湖。寇之所热中者,城内十一,而此地十九。”为了加强金阊一带的防卫,枫桥敌楼拔地而起,“方广周十三丈有奇,高三丈六尺有奇,下垒石为基,四面瓷砖,中为三层,上覆以瓦,旁置多孔,发矢石铳炮”。平时可以登高僚望,巡视戒备,战时可以举烟报警,藏军固守,与关前的河道、桥梁构成一道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军事屏障。

姑苏城外 远风吹灭了沾霜的渔火 涛声依旧 海浪载走了千年的客船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