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31日,在贵阳扛大包的农民工肖强正在给老板背着沉重的箱子向工地走去。 目前,我国有两亿农民工在城镇就业,在今后若干年内,每年还会有1000万农民离开土地、向城镇转移。老徐成为了贵阳市西商业街扛大包、出苦力的一名农民工。虽然“扛包”这份活儿在城里人眼里不屑一顾,但对于老徐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的“美差”。扛大包的农民工的手上都有被麻袋磨出来的老茧,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。城市人应该抬头看看扛大包的老大哥,他们身上的那种吃苦耐劳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;城市人也应该低头看看正在喘气小兄弟,他们身上也有很多我们不具备的优势。农民工,一个特殊群体,为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临近过年,许多城里人才突然发现,原来那么多外乡人、那么多打工者,在这个城市里竟有如此的分量。记者在市西商业街走走看看,虽然天已凉凉的,但他们仍然挥汗如雨。老徐说,他从织金县偏远乡村来贵阳市西商业街扛大包已经8年了。有一次,他帮老板扛着大包乘坐2路公交车,车上的那些人就不自觉的会躲开,嫌弃我身上的汗味,而且表情是那种很排斥的感觉。尴尬的我有空坐位也不敢坐。”这么多年来面对城市人的那份疏离,扛大包的农民工始终在城市找不到归属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