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 外白渡桥 1856年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 处,建成了一座横跨苏州河的木桥,取名为“韦尔斯桥”,桥长450英尺,宽23英尺,桥中间设有一座吊桥,遇有大船过往时,须拉起活板。这时的韦尔斯桥还不是白渡桥,凡是过桥的**人均要留下“买路钱”—过桥税。 1873年由工部局出面,又在此附近建了一座木桥。因桥在外滩公园旁,故定名为“公园桥”,俗称外摆渡桥,又因此时**人过桥不再交钱,可以白渡苏州河,又称“白渡桥”。 由于韦尔斯桥只对华人收费,而外国人包括其车辆、随从则可免费通行,引起广大市民不满和抵制。租界工部局为息众怒,加之韦尔斯桥也已破损,逐于1876年在韦尔斯桥内侧建造一座规模相似的木桥,取消了收取过桥费。取名花园桥。而市民因过苏州河可不再摆渡又不收过桥费,俗称此桥为白渡桥。又是苏州河口最外的桥,因此称外白渡桥。与后来建造的二摆渡桥(乍浦路桥)以示区别。 1907年,外白渡桥改建成今天的钢桁梁结构下承式桥,载重20吨,桥长106.7米,车行道宽11.2 米,两侧各有一条3.6米宽的人行道, 上海外白渡桥是苏州河上一座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桥。这不仅因为建桥历史悠久,尤其是该桥建在苏州河最下游的上海外滩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上海开埠比较早,但过去对外交通如与国外、市外的人员往来、货物流通主要依靠船运。解放前上海的客运和货运码头都设在外滩一带。外滩不只是上海乃至是**的对外门户。随之海关、金融、旅馆、贸易机构、外国领事馆等都抢占外滩。至今还完整保留着海关大楼、**银行大厦、和平饭店(原沙逊大楼)等23座建筑群。1966年国务院批准这批建筑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历史造就外滩一度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地带。而外白渡桥正是连接外滩与北外滩及虹口、杨浦等地的纽带。是上海众多苏州河桥梁中最早通无轨电车的桥。 解放后外白渡桥仍然是上海标志性建筑物。承担着繁重的车辆通过任务。尤其改革开放后,上海机动车辆飞速增加。外白渡桥虽日通过3万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。为缓解外白渡桥压力并结合苏州河防汛。 2007年外白桥已经到了100年的使用期限,经过整体移到工厂大修,仍在为上海服务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