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的确像一条匆忙躜程的急流,谁都被这条急 流裹着向前,不复有宁静的沉思,闲适的享受, 潜心的精神创造。但这一切并不能填补精神的空虚。 所以愈是现代性的思想家, 其实愈浸透着一股“发思古之幽情”的感伤。
他们或向往古希腊的审美国度,或怀念中世纪的牧歌生涯, 或羡慕东方式的宗法情趣。透过不同的表达方式, 我们可以听到同样的呼声, 棗对性灵生活的呼唤. 为我能感觉精通时代的两难困境野蛮的符咒尚未挣脱,
文明的的压抑接踵而至,金钱力量的崛起导致精神平庸。 哲人贤士呼唤着性灵、爱心和净化之道。 文明与野蛮的决战犹未见分晓,超越与沉沦的对峙已拉开序 幕,运思者何尝不是肩负莫衷一是的难题?
也许,为了文明征服野蛮,性灵只好承受技术的压抑, 精神只好经历市场的沉沦。怕只怕文明与野蛮握手言欢, 那才真正是民族的灾难,物质上的贫富悬殊已经有目共睹, 精神上的何尝不也发生着两极分化?
好在一个人只要耐得贫困,自甘寂寞, 总还可以为灵魂守一家园,不致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流离失 所。认清贫困和寂寞乃是心灵高贵者在这个时代的命运, 困惑中倒也生出了一些坦然。
有一种凄冷的美, 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。 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大范围之内
这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观、价值观。注重生态美学,生态美学 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,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。 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。在室内环境创造中,它强调自然生 态美,欣赏质朴、简洁而下刻意雕凿;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 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,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, 创造人工生态美,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 台,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。 因此,生态美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。
|